


卷 162, 编号 1 (2024)
- 年: 2024
- ##issue.datePublished##: 04.09.2024
- 文章: 10
- URL: https://j-morphology.com/1026-3543/issue/view/8753
- DOI: https://doi.org/10.17816/morph.20241621
Original Study Articles
从妇科内分泌学的角度看免疫老化:一个起点
摘要
论证。女性进入绝经期后,机体会发生许多变化,包括免疫系统的变化。研究绝经后性激素水平下降与免疫衰老之间的分子途径,对于更全面地理解免疫衰老的病理生理学具有重要意义。这将有助于精确确定绝经后女性的自身免疫、癌症、心血管疾病和预防传染病的潜在治疗目标。
本研究旨在比较围绝经期女性和绝经后早期女性的细胞免疫参数和细胞因子谱。
材料和方法。这项单中心、单阶段研究包括50名年龄在45至59岁之间的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早期女性。主要血细胞亚群,包括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3+CD8+)、T辅助细胞(CD3+CD4+)、 NK细胞(CD56+CD16+)、B淋巴细胞(CD3-CD19+HLA-DR+)、经典单核细胞(CD14++CD16-)、非经典单核细胞(CD14-CD16++)和中间单核细胞(CD14+CD16++)、通过流式细胞仪 (FACSCalibur; Becton Dickinson, USA)进行分析。使用多重分析方法(Bio-Plex Human Cytokine Screening Panel; Bio-Rad Laboratories, USA)检测血浆细胞因子。
结果。处于围绝经期到绝经后生殖衰老阶段过渡期间的女性,其生殖衰老伴随着单核细胞相关炎症反应和体液反应的增加。这表现为单核细胞群向非典型单核细胞重新分布(p=0.034),B淋巴细胞水平增加1.8倍(p=0.023),以及与炎症相关的标志物MCP-1水平显著增加(p=0.022)。
结论。男女两性免疫系统的衰老都是本体发育的自然过程,而女性的衰老则与绝经后的到来有关。随着卵巢功能的衰退,荷尔蒙背景的变化自然会反映在免疫细胞的组成和血浆中细胞因子的组成上。



局部电子照射和注射抗坏血酸后血管小管和肾小球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特点
摘要
论证。放射线照射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之一,由于血管肾小球和肾单位小管上皮的高放射性敏感性,因此存在发生放射性肾病的风险。研究肾小球血管内皮和肾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是了解辐射损伤机制和制定预防方法的关键。
本研究旨在评估放射性肾病模型在辐射前注射抗坏血酸期间肾小球血管内皮和肾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
材料和方法。将 Wistar 大鼠(n=90)分为几组: I组对照组(n=15);II组:放射,单灶剂量(single fraction dose, SFD)2 Gy(n=15);III组:放射,SFD 8 Gy(n=15);IV组:放射,SFD 2 Gy + 抗坏血酸,腹腔注射,剂量50 mg/kg(n=15);V组: 第五组:放射射,SFD 8 Gy + 腹腔注射抗坏血酸,剂量 50 mg/kg(n=15);第六组:腹腔注射抗坏血酸,剂量 50 mg/kg(n=15)。样本用血红素和伊红染色,并对 Ki-67- 和 caspase-3 阳性细胞的数量进行免疫组化评估。
结果。在组织学研究中,在2 Gy和8 Gy SFD局部电子放射诱导的急性放射性肾病模型中,放射前服用抗坏血酸后,肾脏结构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不太明显。在免疫组化研究中,观察到2 Gy和8 Gy SFD组血管肾小球、肾小管近端和远端上皮细胞中的 Ki-67- 和 caspase-3 阳性细胞减少(p >0.05)。相反,在放射前服用抗坏血酸的实验组中,细胞凋亡强度显著降低,Ki-67阳性细胞数量接近对照组(p>0.05)。
结论。放射前服用抗坏血酸可减轻辐射对肾脏结构造成的损害,以及电子对血管肾小球血管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提高抗氧化防御的有效性。



非阻塞性无精子症男性纯Sertoli细胞综合征睾丸的形态学变化
摘要
论证。对不育男性睾丸活检标本进行形态学研究的意义在于该领域的信息和研究较少,这是因为它与在给定疾病学中获得终身活检的适应症有限。对纯 Sertoli 细胞综合征(Sertoli-cell-only syndrome, SCOS)中 Sertoli 细胞本身和睾丸间质的病理变化程度的研究仍然最少。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纯Sertoli细胞综合征期间睾丸的形态变化。
材料和方法。通过对切片进行血红素和伊红染色、甲苯胺蓝染色以及光学显微镜检查,对 9 名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纯Sertoli细胞综合征男性的曲细精管进行了研究。同时,统计了Sertoli细胞的数量、Sertoli细胞的萎缩性变化、曲细精管的厚度以及睾丸间质中肥大细胞的数量。此外,还对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
结果。在48.2%的曲细精管中发现了成熟的Sertoli细胞,在33.6%的曲细精管中发现了有萎缩迹象的Sertoli细胞,在18.2%的精管中发现了有凋亡迹象的Sertoli细胞。单个精小管中的 Sertoli 细胞平均数量为 15.4 个(最小值为 8.1 个,最大值为 19.2 个)。曲细精管的直径平均为 33.8 微米(最小值为 23.0 微米,最大值为 42.1 微米)。它们在 纯Sertoli细胞综合征时的鞘膜厚度平均为 0.63(最小值为0.58;最大值为 0.69)微米。 睾丸间质中肥大细胞的数量平均为 8.5±0.3 个/1 平方毫米。曲细精管鞘膜的厚度与 Sertoli 细胞的数量呈反相关(r=-0.87),曲细精管鞘膜的厚度与睾丸间质中肥大细胞的数量呈强正相关(r=0.83)。
结论。在研究的病例中,纯Sertoli细胞综合征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中相当常见。曲细精管壁厚度的增加会破坏血睾屏障的结构。这项研究表明,肥大细胞对曲细精管管壁厚度有直接影响,这表明这些细胞可能对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和精子发生障碍产生病理影响。



肝源性胆汁淤积大鼠扣带回皮层经元胞浆嗜色性及RNA含量的变化
摘要
论证。胆汁淤积症是指胆汁淤积,导致其成分进入血液,对包括大脑在内的各种器官和系统产生毒性作用,并伴有认知和行为障碍。扣带回皮层负责情绪、学习和记忆。对大脑这一区域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这种病理中神经精神障碍的机制。同时,通过研究扣带回皮层神经元细胞质的嗜色性及其RNA含量,可以了解神经元及其蛋白质合成装置(含有RNA的核糖体)的形态功能状态和受损严重程度。
本研究旨在探讨胆汁淤积期大鼠大脑扣带回皮质中神经元细胞质的 RNA 含量和嗜色程度。
材料和方法。在结扎/切断总胆管或假手术(对照)后的不同时间,研究了大鼠腰皮质前(无颗粒)部的小细胞II层和大细胞V层的神经元。研究采用了组织学、组织化学、形态计量学和统计学方法。
结果。随着胆汁淤积的加剧,大鼠扣带回皮层神经元的结构和组织化学变化也随之增加。正常色素、高色素、高色素皱缩、低色素神经元和荫细胞的数量减少,保留的神经元中 RNA 含量降低。这些变化在横断胆总管后的第 10-20 天达到最大值。在存活的动物中,在术后第 45-90 天,保留下来的扣带皮层神经元的细胞质嗜色性和 RNA 含量逐渐恢复正常。胆汁淤积症神经元形态功能状态的紊乱在前扣带皮层小细胞层开始和结束的时间都比大细胞层早。
结论。随着大鼠胆汁淤积的增加,扣带回皮层神经元中正常色素细胞的数量减少,神经元的数量增加,细胞质嗜色性发生变化,其中RNA含量降低。这表明神经元及其蛋白质合成能力出现了严重的形态功能紊乱。随着保留神经元中胆汁淤积的消除,研究参数逐渐恢复正常,这证实了大鼠大脑神经元的高适应能力。



人脑血管丛绒毛中基底膜的组织结构
摘要
论证。脑血管丛是脑脊液(脑液)的来源,也是脑脊液屏障的主要成分,它只提供必要物质的主动运输,并防止有害物质(包括促炎分子、病原体和毒素)的渗透。血管丛基底膜在实现屏障功能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基底膜位于脉络膜上皮和毛细血管内皮的底层,并作为从血液渗透到脑脊液中的物质的额外过滤器。以前从未对人类脉络丛绒毛基底膜的形态组织进行过详细分析。
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Ⅳ型胶原蛋白,研究人体末端髓质血管丛绒毛基底膜的组织结构。
材料和方法。这项研究是在人类脑血管丛档案材料(n=10;年龄 29-50 岁)上进行的,采用的是检测 IV 型胶原蛋白的免疫组化方法。
结果。使用 IV 型胶原蛋白抗体进行的免疫组化反应显示,这种蛋白分布在上皮下区域和血管丛的绒毛基质中。所有免疫阳性结构都有清晰的轮廓。没有细胞成分的细胞质反应和非特异性背景。未检测到上皮下和毛细血管下基底膜与标记有 IV 型胶原抗体的接触点。
结论。这项研究表明,人脑血管丛绒毛上皮下区和血管周围区的基底膜具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上皮下区和血管周围区的基底膜一般不含 IV 型胶原蛋白。



实验中暴露于无机凝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萎缩性瘢痕的肥大细胞
摘要
论证。对萎缩性瘢痕及其治疗研究很少,因为作者们的精力传统上都集中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疤痕领域。肥大细胞可能在萎缩性疤痕的发展及其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无机凝胶和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生物复合材料定量评估萎缩性瘢痕模型中的肥大结缔组织细胞。
材料和方法。研究对象是 36 只雄性 Wistar 大鼠,分为 6 组: I 组包括完整的动物;II 组为对照组;III 组使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IV 组使用氢氧化铝凝胶;V 组使用硅凝胶;6 组使用基于氢氧化铝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物复合材料。
结果。据统计,所有研究组中肥大细胞的数量密度都明显低于完整皮肤,而脱颗粒程度则明显高于完整皮肤。在没有实验应用的萎缩性瘢痕模型中,观察到最大比例的完全脱颗粒肥大细胞在使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时,会出现部分血管旁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在无机凝胶的影响下,可以观察到疤痕真皮结构的恢复,这也与肥大细胞的部分脱颗粒有关。当使用硅凝胶时,部分脱粒的肥大细胞聚集在疤痕的深层区域,使用氢氧化铝凝胶时,则聚集在表皮下层。生物复合材料的实验应用结合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氢氧化铝的应用效果。肥大细胞的定量和定性特征及其脱颗粒程度可作为评估局部施用生物活性物质对萎缩性瘢痕效果的标准。
结论。萎缩性瘢痕真皮细胞间质成分的恢复,无机凝胶作用下成纤维细胞合成活性的增加与肥大细胞脱颗粒和数量的增加有关。在使用聚硅氧烷的实验中,疤痕的再生过程在较深的区域进行,而在使用铝水凝胶的组别中,再生过程在较浅的区域进行。在局部应用磷酸盐缓冲液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溶液时,可发现真皮旁肥大细胞部分脱颗粒。生物复合材料的实验应用结合了铝水凝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实验应用效果。上述效果显然是由萎缩性疤痕的上皮细胞介导的。



性成熟早产大鼠左心室心肌细胞的电子显微镜研究
摘要
论证。早产是心血管系统疾病早期发展的危险因素。迄今为止,还无法根据临床研究结果了解早产青少年和成人心肌细胞的结构特征。因此,通过实验研究早产对出生后远期本体发育阶段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确定性早熟大鼠左心室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
材料和方法。该研究在足月(n=4,妊娠22天)和早产(n=4,妊娠21天)雄性Wistar大鼠中进行。对怀孕大鼠施用米非司酮诱发早产。在出生后个体发育的第180天,早产和足月后代被排除在实验之外。利用早产大鼠和早衰大鼠的左心室切片对心肌细胞进行超微结构研究(透射电子显微镜)。细胞核、细胞质、肌纤维和线粒体的相对面积是在收缩心肌细胞纵切面的电子图上确定的。
结果。出生后第180天早产和足月大鼠心肌细胞的结构基本相似。但是,但早产大鼠心肌细胞核相对面积低于足月动物(p=0.02),而胞质的相对面积比早产动物高(p=0.02)。细胞质核周肿胀、肌纤维变细以及线粒体损伤的迹象,如线粒体膜破坏、线粒体嵴同心组织、线粒体簇解离等,只在早产大鼠的细胞质中观察到。
结论。早产对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有长期的负面影响。观察到的结构变化导致早产大鼠的心肌细胞在出生后的远期能量生成受损。



Technical reports
使用新克隆PBM-1A4与克隆22C3、SP142、SP263比较评估胃癌材料上PD-L1蛋白的表达水平
摘要
论证。对免疫治疗标记物特性的研究是肿瘤学中一个热门且前景广阔的领域。免疫治疗研究最多的靶点之一是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目前,测定肿瘤中 PD-L1 表达的诊断试剂盒在国外生产。为了确保俄罗斯联邦在医疗技术领域的技术主权,有必要使用国内克隆的PD-L1抗体进行研究,并将结果与已经验证的类似物进行比较。
本研究的目的是验证国内克隆的PD-L1 抗体(PBM-1A4),确定反应与临床和形态学参数的关系,并将其与胃癌中的克隆 SP142、SP263 和 22C3 进行比较。
材料和方法。我们对 39 名患者的胃腺癌手术材料石蜡块进行了不同 PD-L1 克隆的免疫组化比较分析,这些患者在手术前未接受化疗、放疗或免疫治疗。
结果。46.2%的胃癌样本中存在通过PBM-1A4抗体克隆检测到的PD-L1蛋白表达。在PD-L1(PBM-1A4)阳性肿瘤中,R.Bormann肉眼2型肿瘤和管状腺癌明显占多数。Bormann和管状腺癌。克隆SP142的一致性最高(显著一致性,Cohen's kappa 等于 0.67335)。
结论。在对胃腺癌材料进行的免疫组化研究中,与克隆SP142相比,针对PD-L1的PBM-1A4克隆显示出接近相同的免疫学模式。考虑到 PBM-1A4 克隆的经济成分和可用性,所获得的数据似乎很有希望用于肿瘤患者的恶性肿瘤诊断。



Letters to the editor
创新教学技术在形态学科现代化教学中的可能性
摘要
文章介绍了在形态学学科教学过程中使用创新教学技术的经验。这种现代化的需要与最新的《联邦国家高等教育标准》的批准以及对未来医生必备能力的培养要求有关。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系统性和批判性思维、项目活动的开发和实施、自我组织和自我发展能力、包容性能力等。此外,还必须培养一系列一般专业能力,包括诊断和仪器检查方法、信息素养、科学和组织活动。
创新教学技术的应用扩大了学生为其剩余知识的更新形式的外部审计做准备的可能性,发展了临床思维,并为即将到来的专业活动更成功地做好准备。



Historical articles
Yakov L. Rapoport的生平和科学遗产 (在他出生的125周年纪念日)
摘要
2023年是杰出的苏联病理学家Yakov L. Rapoport教授诞辰125周年,他为医学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他关于1953年的"医生案例"的坦率回忆录也在文学和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印记。
Yakov L.Rapoport致力于研究人体免疫病理学过程,对病理形态以及心肌病的工作进行了分析。 描述了Yakov L. Rapoport对开发各种疾病的新诊断方法以及创建病理过程研究的先进方法的贡献。这位科学家生活的转折点被单独进行叙述:Yakov L. Rapoport生命的早年对于在创造性职业和医学之间进行选择很有趣。 此外,参加伟大的卫国战争在他的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中留下了重要的印记。


